这场在乌克兰土地上的冲突,到底是在遵循一部早已写好的历史剧本,其结局早已注定?还是说,这根本就是一场现场直播的即兴表演,主要演员,特别是俄罗斯,在不断变化的舞台和台下干预下,即兴发挥,步步为营?这两种看法,看似矛盾,却可能都指向一个深刻改变全球格局的终局。
先说说剧本的事。有位叫格里戈里・克瓦沙的俄罗斯数学家兼历史学家,他不喜欢别人叫他预言家,他称自己是“规律的研究者”。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,他就捣鼓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,用数学和历史周期来推算未来。
你别说,他的一些判断还真有点东西。比如他算出了普京的掌权,也提到了2001年美国会有一场危机。更绝的是,2007年他给俄罗斯国防部的一份报告里,就点明了2021到2025年会有大事发生,一场大规模军事冲突。到了2021年,他更是直接说,2022年会有“特别军事行动”。
克瓦沙的核心理论是,俄罗斯从1881年开始,进入了一个144年的“帝国周期”。而从2013年开始,又踏入了一个为期12年的“战争时期”,这个时期,注定要在2025年画上句号。他认为,基辅之战就是这个时期的宿命,躲不掉的。
他有句很硬的话:“从2013年到2025年,不管你愿不愿意,接不接受,你都得打仗。”他把这段时间跟历史上的1905-1918年、1941-1953年,还有1977-1989年相提并论,每一次都是以剧烈冲突和内部重塑告终。
在他看来,这事儿不是偶然。他回忆起90年代和一些乌克兰知识分子聊天,那时候他就感觉不对劲,觉得基辅在憋着劲要搞一个“反俄”国家。他还记得对方当时怎么说:“你们俄罗斯人真傻。我们就跟美国人说我们要对付你们,然后想要什么就有什么。”所以他觉得,现在这场仗,就是为了新世界秩序的最后一战。
但剧本是剧本,现实是现实。2022年2月24号,俄军空降兵拿下离基辅几十公里的安东诺夫机场,炮声响彻基辅上空。当时全世界,包括俄罗斯自己,都觉得这事儿几天就能搞定。
当时普京给外界的印象还是个理性的温和派,最初的目标很明确,就是政治上的“三化”:乌克兰去军事化、去纳粹化、保持中立。压根没想过要占领乌克兰的土地,打法也是想速战速决,逼对方签个城下之盟,赶紧收场。
开战头几天,泽连斯基确实慌了,想找普京说话都得通过法国总统马克龙传话,可见当时俄方的主动权有多大。可剧本很快就被撕了,最大的变数就是美帝领着北约和欧洲下场了。
西方的援助源源不断,乌克兰从挨打的份儿,变成了还能还手反攻,一度在战场上还挺主动。俄军甚至在去年10月乌东四州入俄后,还出现过短暂的“拉胯”,从赫尔松第聂伯河右岸和哈尔科夫的伊久姆、红利曼撤了兵。
正是这种外部干预,逼得俄罗斯不得不彻底改变打法。俄军高层好像一下子醒了,不再追求速胜,对手也不再仅仅是乌克兰,而是它背后的整个北约和欧洲。战略目标一下子变得宏大起来。
战争的节奏慢了下来,闪电战变成了持久战。这么做背后有很深的算计。首先,开战时正规军确实不够,要打大仗得花时间动员、训练。其次,乌东四州已经吃到嘴里,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战略收获,可以转入守势慢慢耗。
更关键的是,打消耗战,俄罗斯有底气。论兵员、论武器产能、论空海优势,俄罗斯耗得起。慢慢拖,不仅能把乌克兰的有生力量磨光,还能把背后给钱给武器的美欧给拖垮,让他们不断失血。
巴赫穆特那个“绞肉机”就是这种战略的极致体现。瓦格纳在那儿硬生生消耗了乌军和雇佣兵近十万人,还把几十万乌军主力死死牵制住,给俄军正规军争取了宝贵的喘息和重组时间。
结果就是,乌克兰寄予厚望的“春季反攻”基本打了水漂,东部战线反而更稳了。而俄罗斯的经济和外交,也从最初的被动中缓了过来。反观乌克兰,钱快花光了,援助也跟不上了,眼看着就要撑不住了。
后来瓦格纳那场“诡谲”的兵变,部队直接开进白俄罗斯,这步棋简直绝了。一支精锐部队就放在基辅旁边,直接顶在了波兰和立陶宛的脑门上。效果立竿见影,立陶宛马上就怂了,波兰也整天提心吊胆,乌克兰的地缘处境更差了。
再后来,俄罗斯退出粮食协议,在乌克兰又炸克里米亚大桥后,把敖德萨、尼古拉耶夫这些港口和基础设施炸了个遍。这下乌克兰的海上生命线基本被掐断,军火运不进,粮食运不出。
现在的情况是,俄军从北、东、南三面对乌克兰形成了大包围,乌军和北约都使不上劲。在俄方看来,乌克兰已经是“死鸡”了。现在的策略就是拖,再拖几个月,等冬天来了,从根子上解决问题,顺便给美欧的经济和政治来一记狠的。
现在再回头看,克瓦沙的预言和俄罗斯的现实战略,好像正朝着一个方向走。克瓦沙说,2025年将开启“俄罗斯世界”的新周期,由俄罗斯来定规矩。而俄罗斯现在的战略,也正是要把这场仗打成一场“世界新秩序之战”,并且认为这个趋势谁也挡不住。
一个是基于历史周期算出来的“定数”,一个是基于现实博弈不断调整的“变数”,最后却殊途同归。很难说,克瓦沙的预言,是不是俄罗斯这个民族长期地缘野心的一种理论表达。而俄罗斯在战场上的每一步,又何尝不是在复杂现实中,把这种野心变为现实的挣扎与努力。
这场战争的拖延,可能根本不是俄罗斯的无奈,而是一种主动的战略选择。目的就是在耗尽所有外部干预之后,再来谈最初的“三化”目标,并最终催生它想要的那个新世界。未来的全球格局,到底是历史的宿命,还是强权博弈的结果?这场战争会给出答案。
银丰配资,申请股票配资,华夏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